2月12日,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媒体会,亮出2024年北京卫生健康“成绩单”。据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4年北京医疗服务便捷性显著提升,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,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.2%。托育服务取得进展,普惠托位增至3.1万余个,有效缓解家庭育儿压力。基层医疗服务持续优化,建成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医疗服务。同时股票质押式融资,北京市推进预约挂号“五统一”,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,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。
京津冀三地共建115个医联体
2024年,北京市共落实32项支持医药创新政策,全面推广首批8类慢性病长处方病种及用药清单,推进实施“三医”信息化28个场景38项任务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,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.2%,开展“用户体验官”活动、打击电子黄牛专项行动,持续优化“京通”健康服务模块功能,群众就医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据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市医学策源创新和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卓有成效,荣获医药卫生领域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,获“四大慢病”专项支持83项。外资医药企业在京临床试验启动用时22.1周,较上年缩短7.3周。
北京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,安贞医院通州院区、友谊医院顺义院区、北京口腔医院新址、积水潭医院回龙观二期等4个项目开诊,城市副中心、平原新城等地区新增床位2900余张,卫生职业学院、首儿所通州院区实现主体结构封顶,市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加快推进,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持续优化,为特大型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空间规划和优化调整探索了路径。积极推进病房改造及老院区改造提升,修订公立医院功能建设标准清单,推进设备更新。
此外,北京进一步优化国际医疗服务,发布英文版外籍人士在京就医指南,开设114预约挂号平台英文版,8家医院可提供全流程英文挂号服务,开通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中英双语服务,支持106家助产机构为外籍和港澳台人士线上签发出生医学证明,167家医疗卫生机构可提供外卡支付服务。
介绍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时,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指出,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,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正式开诊,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达20万余人次。与保定、承德、唐山签署新一轮《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》,持续组织在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雄安新区、张家口、廊坊北三县等重点区域开展支持合作。支持河北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,京津冀三地共建115个医联体,推出49项京津冀互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,三地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。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,覆盖542家单位。
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
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称,北京市推进预约挂号“五统一”,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,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。持续优化升级全市预约挂号平台服务功能,平台覆盖近30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,181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影像线上共享查询,172家医疗机构实现平台在线查询检查检验报告,基本实现开展检查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全覆盖,140家医疗机构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应用,实现181项检验项目、300项检查结果互认。
以儿童医院为试点,打造全流程改善就医服务的示范标杆。积极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,北京全市互联网医院达到92家,292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,34家医院入驻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,全年互联网诊疗量达167.5万人次,同比增长54.7%,北京肿瘤医院、首儿所等互联网诊疗量占比超过10%,成为线下诊疗的重要补充。
落实2024年度改善医疗服务16项重点服务举措,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,245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周末手术,229家医院在重点科室候诊区域应用电子叫号系统,164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门诊“一站式”服务中心,116家医院建立“一站式”入出院服务中心,126家医院试行全院床位集中统一管理,130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社会工作,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延时和缺药登记服务,延时服务1422万人次、缺药登记服务17.9万人次。
建成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
2024年,北京市持续加强基层预约转诊,市属医院向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全量号源,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16.4%和133.2%。儿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,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,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儿科门诊,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,占比超过96.7%。
新建、改造94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,配置各类设施设备3万余件/套,10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CT设备。慢性病“长处方”同比增长10%。建立首批10个家庭医生签约创新实训基地,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北京全市签约率达45%,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%以上。
18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316个基层专病特色科室,病种增至13种,50%以上村卫生室实现全面一体化管理。建设86个“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”,组织51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远郊区156家乡镇卫生院,下沉200名中医博士生、20余名退休医学专家到乡镇卫生院提供服务。
人口健康服务不断优化。据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市推动托育服务供需精准对接股票质押式融资,全市托位总数达6.7万余个,普惠托位增至3.1万余个。加强母婴健康服务,深入实施区域母婴安全筑基行动;建成母婴友好医院20家,儿童健康友好社区达164家;为百万名儿童开展疾病筛查,确定儿童五类疾病诊断评估机构16家,建立与各区对口转诊关系;将妇女“两癌”筛查覆盖面扩大至常住人口。完善老年健康服务,转型建设8家安宁疗护中心、11家老年护理中心,实现区级“两个中心”全覆盖。
Powered by 专业股票配资门户_线上股票配资_在线配资平台官网 RSS地图 HTML地图